DA-BFAR擬撥款1億元提高鹽產量
本報訊:農業部-漁業和水產資源局(DA-BFAR)計劃撥出價值1億元的資金來促進我國的鹽產量。
BFAR首席信息官納澤爾·布裡格拉週二表示:“2022年,農業部將通過BFAR分配價值1億元的資金。”
這筆款項將用於擴大國家鹽業,確保食鹽供應持續充足
他說,這筆款項還將用於加強國內制鹽商的能力。
布裡格拉說:“到2022年,這筆資金將創建幫助鹽業所需的機制。”
BFAR官員在週一宣佈馬科斯政府計劃增加我國的鹽產量的聲明。
該計劃包括:
農業部實施促進鹽生產和供應的計劃和舉措;
漁業和水產資源局(BFAR)領導有關鹽生產的各種研究和開發計劃,並協助邊緣和手工鹽製造商;
實現第一區、第六區和第九區制鹽企業發展鹽業項目(DSIP);
農業部擴大鹽產區並推動技術開發以加速鹽產;
農業部與環境和自然資源部(DENR)、科學技術部(DOST)和工商部(DTI)合作,根據第8172號共和國法案,即《鹽業法》充分發展國內鹽業加碘(ASIN)。
布裡格拉說,BFAR的計劃之一是現代設備的分配,以及提高知識的計劃,以確保鹽製造商的食品安全。
工商部在多年保持不變後提高了鹽的價格。它批准將碘化岩鹽的價格提高到500克21.75元和1公斤23.00元。
一包100克碘鹽的建議零售價定為4.50元;250克包裝的價格從9.00元到11.75元不等。500克包裝的價格為16.00元至21.25元。一公斤鹽的價格為29.00元。
農業部在另一份新聞稿中表示,我國93%的鹽供應是進口的,“對於一個擁有36,000公里海岸線的國家來說,這是一個不幸的情況。”
農業部表示,去年BFAR還根據國會提出的倡議項目的特別預算請求(SBR)啟動了一項耗資1億元的鹽業開發項目(DSIP)。
該項目覆蓋第一區、第六區和第九區,旨在通過加強和改進鹽生產的不同方法和做法以及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增加鹽產量並生產優質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