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学生到柬埔寨总理,东南亚强人,洪森的崛起之路
今日头条以“从穷学生到柬埔寨总理,东南亚强人,洪森总理的崛起之路”为标题进行报道,详细介绍了柬埔寨总理洪森的奋斗史。
这篇报道也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
以下为文章全文:
1952年8月5日柬埔寨磅湛省的一户普通农村家庭迎来一名孩子的降生,这对夫妇是移居柬埔寨的华人,男人来自广东潮州,女人来自海南文昌。谁有能想到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将来会主宰柬埔寨的命运呢,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柬埔寨总理洪森,而他也是一系列奇迹的创造者。
由于日本的殖民统治以及二战之后法国的再次殖民统治,柬埔寨一直处于战火之中,由于家庭的贫困潦倒,少年的洪森经常食不果腹。然而他一心求学,希望以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13岁那年,洪森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到金边求学。由于家庭的贫困,洪森寄宿在一座寺庙做庙童,洪森对知识的饥渴更甚于食物,经常对各种能接触到的各种书籍、报刊爱不释手,勤奋好学的洪森成绩优异。
1967年,15岁的洪森初中毕业即加入了红色高棉部队。由于出色的知识储备以及军事才能,很快成为一名连长。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一句口号,那些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头脑的人一旦遇到机遇就能立刻发光,洪森一直累积的知识渐渐有了用武之地。
1970年3月18日,朗诺在美国策动下发动政变。洪森带领部队与亲美政权展开搏斗,由于洪森的英勇、机智,带领部队连续挫败敌人,很快晋升为最年轻的团长。
1975年,柬埔寨解放在即,洪森却左眼中弹。然而上天也是公平的,他拿走了洪森的一只眼睛,却还给了洪森一份爱情。洪森一心为民,英勇杀敌。应了那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可只行好事的人,怎会没有前程!
同年4月,全国解放。推翻了朗诺政权之后,红色高棉进行了大清洗,许多领导人遭到迫害,多达200万人因饥饿、过劳、被折磨而死亡或遭到处决。这使洪森对这一政权感到绝望。少年时期的洪森食不果腹,深知底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渐渐对红色高棉的施政产生了质疑。然而洪森虽是部队师长,对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却没有发言权。洪森不忘初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红色高棉的高级军官职位,并与柬共东部大区第二十区党委书记谢辛、省党委书记韩桑林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志成立新的阵线,并以此成为反对赤柬势力的重要领袖。
1979年1月17日,洪森与越南军队一起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1981年,洪森出任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年轻的政府总理。
洪森从食不果腹的少年到当时世界最年轻的总理,靠的绝不是运气,而是他时刻把劳苦大众的命运装在心里,时刻不忘初心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作战时英勇顽强,对部队有铁一般的纪律;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丧失左眼后仍然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正是这种信念,让他在身居高位时,依然不忘初心,不违背初心,放弃了高官厚禄。
卓越的政治智慧,积极的实用主义者,和蔼和亲的平民总理。
洪森出任总理与外交部长后,致力于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使柬埔寨不再陷入无尽的战争中。洪森极力与越南斡旋,终于让越南撤军,又平衡各方势力签订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使柬埔寨走上了和平建设时期。“财经大臣桑兰西被撤职”、“国王弟弟企图刺杀洪森”、“国王警卫撞伤洪森胳膊”、“洪森妹夫高沙穆被枪杀”,洪森忍无可忍与拉那烈所在的奉辛比克党爆发军事冲突,废黜第一总理。洪森虽不喜欢战争,也不惧怕战争,他只是极力避免让人民限于战争中。
在2003年选举中,由于两党议席均为超过三分之二,一直僵持不下。为尽快让国家步入正常轨道,兼任高棉王家军总司令的洪森没有选择武装斗争,而是极力促成联合组阁,组建联合政府。洪森虽为行伍出身,却深知战争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灾难,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战争。
洪森是积极的实用主义者,主张对内维护政局稳定,致力于经济发展和脱贫,建立民主法制国家。这也得益于洪森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对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都耳濡目染,有切身的体会。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有利于国家和平的政策,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他都大胆借鉴,积极改进,让其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柬埔寨国家概况》“2012年柬GDP总值约140.38亿美元,同比增长7.3%,人均GDP达到987美元,其中,农业增长4.3%,工业增长9.2%,服务业同比增长8.1%。国家外汇储备37亿美元”。
洪森也以超高的亲和力被冠以“平民总理”的称号,每每到大选前,其他党总是到选区发现金、发红包,而洪森总是跟农民一起插秧、除草、开拖拉机。洪森的农民出身无疑为他的亲和力增彩很多,而农民最喜欢的节目无疑是洪森的群众演讲。他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来解释他的政策,也毫不介意他的演讲随时被农民群众打断。洪森作为一国总理,已经处在权力的金字塔顶端,却仍然能走到群众中去,听听农民群众的疾苦,解决农民群众的困难,并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治国之策。这也是他能够连任五届总理的制胜法宝。
诗人总理洪森,洪森的中国情结,中柬睦邻友好关系的缔造者。
洪森少年时就热爱读书,尤其是诗歌,但由于国家的动乱,不得已初中毕业后就参军。洪森最喜欢的诗歌就是《灵猴的世界》和印度的《罗摩衍那》。任总理后,洪森依然喜欢阅读和写作,还偶尔写一些诗歌。洪森的治国实用主义也颇受诗歌的影响,他认为《灵猴的世界》和《罗摩衍那》这种诗,只有在贫困人民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写出这么深刻的诗歌,这也让他觉得只有能改变贫困人民生活状况的政策才是好政策,他最喜欢的一句话“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洪森虽为柬埔寨总理,也从不刻意避讳自己的华人血统、中国情结。有一次开会,临近中国春节,洪森就说,今天长话短说,一会还要回家杀鸡宰羊。洪森的父母也给他取了一个汉语名字“云升”,曾经洪森要求媒体记者在翻译他的汉语名字时改用“云升”,后因很多人的不适应,又改回“洪森”。洪森允许华人说华语,保持华人传统,开办华文小学和中学、出版华文报纸;允许华人担任公务员,参加政府、军队和警察等。洪森不避讳自己的华人血统,也充分说明了他对自身认知的肯定,不否定过去,才能更清楚未来。
1991年柬埔寨局势稳定,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总理洪森亲自到北京迎接并陪同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回国。1994年,首次出任首相的洪森就走上了访华之路。之后的洪森积极致力于与中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不管是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正式访问或参加亚欧首脑会议都注重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洪森也多次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仗义执言,就南海问题多次发言,反对所谓的“南海仲裁裁决”。洪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洪森多次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面前,客观公正,为中国发声,言行一致,也使他收获了中国人民的一片赞誉之声。洪森能够客观公正地看待国际大事,公平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事务,也在于他丰富的学识,从基层一步步历练出来的实践经验,言行一致更是他在政治中能够依然保持正直、务实品格的体现。
在洪森的积极领导下,柬中之间长期牢固的友谊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开放在晴朗的天空下。
由此可见,洪森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也是柬埔寨从硝烟弥漫到和平稳定的转变,洪森从食不果腹的少年到权力巅峰的首相也是柬埔寨从殖民到彻底独立的历史。
洪森,他创造了传奇,见证了传奇,还将继续缔造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