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關注外國直接投資復甦
本報訊:一位經濟學家對菲律賓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保持樂觀,原因是今年7月的下降,他引用了馬科斯政府的財政改革措施和經濟政策帶來的收益。
菲律賓央行(BSP)週一公佈,2022年7月外國直接投資淨額同比下降64.4%,至4.6億美元。
中華銀行(RCBC)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裡卡福特表示,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這一時期市場波動性的下降,原因是今年6月美國通貨膨脹率攀升至9.1%的40年高點。
他表示,儘管今年7月美國通脹率降至8.5%,但美聯儲繼續收緊利率,以控制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上漲,這影響了投資者的情緒並拖累了投資。
他補充道,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持續衝突、美國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都加劇了這些因素。
然而,裡卡福認為,鑒于新的政府聲明不再實施與疫情相關的封鎖,以及政府已經收到總統訪問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美國的投資承諾,“未來幾個月內外國直接投資仍有可能回升”。
他說,隨著政府繼續重新開放經濟,部分由于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增加,投資在將資金投入我國方面也變得更具決定性。
他補充道:“經濟復甦過程中缺失的部分——旅遊業(國外和國內)和線下教學(目標是到2022年11月實現100%)已經恢復,並且正走在正確的軌道上,以推動相關/結盟企業/行業走上更大的復甦道路,並可能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
在裡卡福列舉的有望幫助外國直接投資的改革措施中,包括《企業恢復和稅收優惠法》(CREATE)、《公共服務法》(Public Services Act)、《零售貿易自由化法》(Retail Trade Liberalization Act)。
他說:“我國可能成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的成員,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由中國牽頭,將有助于吸引更多外國直接投資在我國設立生產和/或營銷基地,並成為本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其他RCEP成員國更大出口市場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