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137人被爆竹炸傷
本報訊:衛生部昨天表示,錄得了137起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受傷個案,其中大部分來自大岷區。
在碧瑤市的媒體論壇上,衛生部負責人維吉爾根據最新的“避免燃放煙花爆竹”運動監測報告提供了最新的由煙花爆竹造成的受傷個案數字。
截至昨天早上6點,維吉爾表示,在哨點醫院報告一夜新增87宗個案後,現在共有137例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受傷個案。
根據最新監測,衛生部表示,國都區在2021年和2022年都是“與煙花相關受傷個案最多的地區”。個案也從2021年的58起增加了10%到2022年的64起。
另一方面,米骨地區今年的個案“增幅最大”,從2021年的28%或7例增加到2022年的9例。
維吉爾說,米馬洛巴地區和北部棉蘭佬島地區也報告了2022年的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受傷個案,而2021年是零個案。
維吉爾指出,就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受傷個案而言,男性是“受影響最大的性別”,而青少年是“受影響最大的年齡組”,尤其是12至17歲的男孩。
總體而言,維吉爾表示,與去年相比,今年的與煙花爆竹有關的受傷個案有所“下降”。
維吉爾解釋說:“根據比較報告,個案比2021年減少了15%,而與五年平均期相比減少了46%。”
她補充說,在2021年,53%的與煙花爆竹相關的受傷個案是使用合法煙花爆竹造成的。
她說:“今年,個案略少—或佔個案的48%。”
此外,維吉爾說,今年有7個地區報告了與煙花爆竹相關的受傷個案有所減少,其中包括第三行政區、加拉描順地區、第五行政區、第一行政區、科迪禮拉行政區和穆斯林棉蘭佬摩洛國自治區。
第二、七、九、十一、十二行政區和加拉牙地區的個案數量沒有變化。
衛生部還指出,與去年相比,今年需要截肢的個案有所減少。
與此同時,維吉爾解釋說,與去年的44%相比,今年在街頭上發生的受傷個案更多(52%)。她指出,這主要是由於新冠限制的放寬。
根據監測報告,衛生部表示,“手和眼仍然是因煙花爆竹造成傷害主要部位。”
另一方面,“Boga”和“kwitis”是造成傷害的最常見煙花。
衛生部表示,在今年,48%的傷害是由合法的煙花爆竹造成的,而且大多數人在受傷時“並沒有喝醉”。
維吉爾表示,它將繼續監測與煙花有關的受傷個案,直到1月6日。
同時,她提醒公眾,“在家中適當的成人監督和在社區嚴格執法”可以幫助減少與煙花有關的受傷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