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小馬訪華望開啟新「黃金時代」
香港中通社北京1月5日電:1月3日至5日,菲律濱總統費迪南德·羅慕爾德茲·馬科斯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訪問期間,馬科斯分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舉行會談。中菲雙方共同發表《聯合聲明》,簽署多達十四項的合作文件。北京學者認為,馬科斯此次訪華成果豐碩,意義重大,為兩國高質量發展做了長遠規劃,中菲關係有望開啟新的“黃金時代”。
馬科斯是中國開年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此訪是馬科斯當選總統後首次訪華,也是他首次正式訪問東盟以外國家,因此馬科斯中國行備受各界關注。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輿論對馬科斯此次訪華也很關注,其關注點並非在於中菲務實合作,而是雙方在南海上的分歧。
中菲雙方領導人在會談中給出解決方案,即以友好協商方式妥善處理海上問題。《聲明》中提到,兩國元首同意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以及《聯合國憲章》和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基礎上,以和平方式處理爭議。兩國建立中國外交部邊海司與菲律濱外交部海洋司直接溝通機制;重視並同意盡早召開中菲海警海上合作聯合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適時舉行年度防務安全對話等。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表示,南海不是兩國關係的全部。擱置爭議,互利共贏已成為兩國的共識。管控好分歧,將有利於發展雙邊關係。他認為,兩國建立溝通對話機制非常重要,如果南海發生突發事件,兩國能夠在此機制下及時開展溝通和協調,保持地區和平穩定,為兩國進一步經貿、人文往來創造穩定積極環境。
同時該研究院研究員的張潔表示,自杜特爾特執政時期,中菲雙方在南海問題上邁出了一大步。例如開始重啟共同開發協議,建立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等。此次進一步“擴容”,將海上合作擴展到防務、能源、環保等領域。未來有可能拓展到更高層次和更多領域的合作,這是雙邊發展趨勢使然。
據瞭解,馬科斯此訪帶領了一個龐大的商業代表團,兩國共同簽署14項合作文件。
許利平表示,此次簽署的協議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覆蓋範圍廣,14項合作有關“一帶一路”、農漁業、基礎設施、金融、海關、電子商務、旅遊等;二是聚焦務實合作,針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提出實在的解決方案。例如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與菲律濱共和國農業部農漁業合作聯合行動計劃(2023-2025)》,該協議將對菲律濱國內受經濟危機嚴重影響的農漁業起到積極作用,中菲在農業基礎設施、農作物育種等方面合作亦大有可為;三是具有前瞻性,為兩國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有望開創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張潔稱,中國是菲律濱最大的貿易夥伴國,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基石”。除此之外,兩國人文交流也值得關注。菲律濱是中國人訪問或旅行的重要目的地,此次亦簽署新的旅遊合作協議。她認為,中菲兩國人民民心相通有助於增進互信,面對分歧時更容易“以朋友的方式”解決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