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首外交開創菲中友好新「黃金時代」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5日的北京暖陽高照,依然沉浸在迎新年的氣氛之中。應習近平主席邀請,菲律濱共和國總統馬科斯3日至5日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
這次新年之旅,是馬科斯總統任內首次訪華,中國也是馬科斯任內首次正式訪問的東盟以外國家。對中國而言,馬科斯總統是2023年中方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這些都體現出中菲對兩國關係發展的高度重視。
這是一次傳承友誼、深化互信的訪問,將為中菲持續推進農業、基建、能源和人文四大重點領域合作,構建好鄰居、好親戚、好夥伴的“三好關係”提供新的歷史機遇。中菲兩國緊密攜手,開創中菲友好新的“黃金時代”。
喬馬爾·阿布東是菲律濱第三大城市、“果籃子”納卯市一家榴蓮加工廠的質檢員。他有個“絕活”:憑眼力便能將農戶們每天送來的成百上千顆榴蓮按質量等級快速分類,以確保優質貨品進入工廠。不過最近,他也有了“甜蜜的煩惱”:隨著中菲兩國4日正式簽署榴蓮對華出口的相關協議,阿布東的工作量估計要大大增加。
曾長期擔任納卯榴蓮協會會長的坎德拉裡奧·米庫洛布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納卯目前榴蓮年產量超過5萬噸,有3000多戶種植戶。如果每戶按1公頃的種植面積計算,在榴蓮對華出口的相關協議生效後,每戶的年收入預計將增加大約2800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中國市場將成為納卯最大的榴蓮出口目的地”。
從榴蓮到香蕉、菠蘿,再到芒果、牛油果和椰青,菲律濱是東南亞重要的農產品出口國。隨著同中國拉緊利益紐帶,菲律濱企業和民眾將收穫更多商機。
農業貿易只是中菲農業合作利惠兩國民眾的一個方面。在4日下午同馬科斯總統會談時,習近平主席說,中國正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願助力菲律濱農業農村發展,打造農技中心品牌項目,開展育種、生產、加工、儲藏全產業鏈合作,加快推進菌草合作。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菲兩國農業合作正結出纍纍碩果。
在菲律濱北部的中呂宋地區新怡詩夏省,2001年成立的中菲農技中心已完成三期項目。引入中國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使菲水稻產量穩步提高,對維護菲糧食安全、改善農民生活作出貢獻。
上世紀90年代,菲律濱希望引進中國雜交水稻技術,“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便派出技術團隊參與攻關,共同培育出適應當地熱帶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如今,雜交水稻在菲律濱的種植面積已超過100萬公頃,每公頃最高產量達到15噸,是當地傳統水稻品種的3倍。
2022年10月,同樣在納卯。納卯-薩馬爾大橋開工儀式上,菲總統馬科斯與中方建設者共同埋下時間膠囊,相約在大橋通車時取出,共同慶祝中菲合作的又一個里程碑。
納卯-薩馬爾大橋規劃全長約3.81公里,是菲政府“多建好建”規劃的旗艦項目之一,由中國政府提供融資支持、中國路橋公司承建。大橋橫跨巴基普坦海峽,將大幅縮短納卯市與薩馬爾島的通行時間,改變往來兩地只能乘渡輪的現狀。
菲律濱副總統莎拉·杜特地說,建設納卯-薩馬爾大橋是納卯人的百年夢想,將有助於釋放納卯市和薩馬爾島的經濟發展潛力,提高民眾獲得就業、教育和其他服務的機會。
習近平主席對這一項目特別關心。2022年11月,習近平主席在泰國曼谷會見馬科斯總統時就提到這一項目,指出中菲要持續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同菲律濱“多建好建”規劃對接,建設好納卯-薩馬爾大橋項目。
中菲兩國合作的基礎設施項目改變著一座座城市的面貌。在菲律濱首都馬尼拉,帕西格河蜿蜒穿城而過,一座由中國政府援建的大橋橫跨其上,連接兩岸的歷史街區,已成為馬尼拉的新地標之一。大橋兩側,由當地華人贊助的兩座中菲友誼園隔河相望,也是帕西格河上的絕佳觀景地。
習近平主席同馬科斯會談時強調,紮實推進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領域合作,落實好重點項目“硬”基建合作,拓展電信、大數據、電子商務等“軟”基建合作,帶動菲律濱經濟社會整體發展。
可以預見,在中菲合作中,中國將繼續發揮在“軟”“硬”基建領域的經驗優勢,給當地城鄉發展帶來更多推力,更好地惠及菲律濱人民。
中菲有著千年友好交往歷史,兩國血緣相親,友誼源遠流長。近十年來,中文教育逐漸得到菲律濱主流社會認可並被納入菲國民教育體系,架起一座中菲民心相通之橋,有力促進著中菲人文交流與文明互鑒。目前,菲律濱每年至少有來自全國153所學校的1.2萬名公立中學學生在學習中文,為中菲友好播下一粒粒“種子”。
“每當開學上漢語課時,我都會讓學生想出一個他們認為源於漢字的當地語言單詞,學生們會對常用單詞的‘中國血統’非常感興趣,”菲律濱教育部課程發展司顧問、紅溪禮示大學孔子學院菲方院長凱文·帕明圖安(中文名裴剛)說,“漢語教育是連接菲律濱和中國人民的一座無形橋樑。只有當人民的心被連起來,才能更好地連接路,而路又能連接世界。”
在菲律濱馬尼拉,菲律濱大學孔子學院的老師孟廣潔為菲律濱總統府新聞部工作人員上課。
在4日下午同馬科斯會談時,習近平主席強調,雙方要全方位深化人文交流,拓展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合作,探討氣象、航天等領域創新合作。
去年11月初,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三名航天員與東盟國家的數百名青少年,通過網絡視頻進行了一場“天宮對話”。這場航天知識啟蒙式的活動,也印證了中菲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菲律濱總統夫人路易絲·阿拉內塔-馬科斯表示,與中國航天員的對話為菲律濱年輕一代提供良好契機,讓他們可以瞭解更多航天知識和前沿科技。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緊密的人文交流將不斷推動中菲兩國關係的發展。
人們期待,在元首外交堅強引領下,兩國政府和人民攜手書寫中菲友好合作的新畫卷,共同致力於成為互幫互助的好鄰居、相知相近的好親戚、合作共贏的好夥伴,不斷推動兩國關係提檔加速、兩國合作提質升級,為人民帶來更多福祉,為地區和平穩定貢獻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