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團體反對菲中漁村合作
本報訊:前國家安全顧問卡洛斯說,為解決南海主權聲索引發的捕撈爭議,北京提議與菲律濱漁村建立夥伴關係。但菲律濱漁民團體反對這項提議。
卡洛斯原任國安顧問,她於昨天卸任,由前杜特地總統任內的內政部長亞紐接任國安顧問一職。
卡洛斯13日說,中國提議與菲漁村建立夥伴關係。馬尼拉當局正在研究這項提議。
她表示,這是總統小馬科斯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後,北京對緩和南海爭議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
卡洛斯說,菲中兩國還在研議於爭議海域進行更多層次的合作,包括菲律濱海巡隊與中國海警隊正起草權宜妥協方案,以避免在南海發生衝突。
小馬科斯於1月3日到5日訪問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雙邊會談並發表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儘早重啟南海油氣開發磋商,並將建立兩國外交部直接溝通機制,避免在南海問題產生誤解。
菲方表示,小馬科斯與習近平雙邊會談時,“非常明確地試圖談到我們漁民的困境”。小馬科斯說,習近平承諾菲中雙方將找到折衷及有益的解決方案,讓菲國漁民“能再次在他們的天然漁場捕魚”。
不過,菲漁民運動力量組織(PAMALAKAYA)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中國提議與當地漁村建立夥伴關係,不會為菲律濱漁民帶來任何好處。”
這個團體說:“菲漁民不會接受與中國的任何協議,他們是中國侵略的直接受害者。”
菲漁民運動力量組織表示:“我們目睹中國如何濫用和掠奪西菲律濱海資源,以及我們在自己的漁場如何被騷擾。因此,我們如何與一個明目張膽侵犯我們的捕魚權和國家主權的國家達成協議?”
馬尼拉指中國海警和民兵船長期阻撓菲律濱漁民在南海捕魚,還曾沒收菲國漁民漁具,中國漁民也時常闖入菲律濱經濟海域非法捕魚,影響菲國漁民生計。
西菲律濱海是菲國主張在南海擁有主權的地區,大致為菲律濱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範圍。
另外,菲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公司、越南國家石油公司於2005年達成協議,在南海進行油氣探勘計劃,但菲律濱最高法院10日判決,這項協議無效並違憲。
菲憲法規定,“自然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完全受國家控制和監督。國家可直接開展此類活動,也可與菲律濱公民或至少60%資本由公民擁有的公司或協會簽訂聯合生產、合資企業或產品分成協議”。
大理院認定上述協議“允許獨資外國公司參與對國家自然資源的勘探”,判定違憲。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小馬科斯日前訪中期間,中菲雙方一致同意按照2018年簽署的“關於油氣開發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精神,在已有成果基礎上,儘早重啟海上油氣共同開發磋商。
不過,參議員張僑偉接受ABS-CBN新聞台訪問時說,上屆政府與北京就油氣共同開發進行4年磋商,但“什麼都沒有發生,顯然,這比他們想像的複雜,且他們對很多事項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張僑偉說,菲國憲法的規定是馬尼拉當局接受油氣共同開發的最低標準,若中方無法接受,情況就會很複雜,“個人而言,我對推進(與中國)聯合勘探不太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