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中直接溝通渠道仍在洽談
本報訊:菲外交部昨天表示,菲律濱和中國已同意就西菲律濱海相關問題建立“直接溝通渠道”,但雙方仍在就具體指導方針進行談判。
該協議規定建立海上問題溝通機制,有望在菲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內的緊張海域“避免誤判和誤傳”。
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表示,這個直接聯絡機制是對現有的海上問題溝通外交渠道的“補充和完善”。
外交部發言人達薩說:“與其他雙邊安排一樣,必須制定內部程序以使溝通機制運作,並且正在與中方討論這一問題。”
她解釋說,“溝通機制”是對菲中2017年諒解備忘錄的落實,旨在加强兩國在重大問題上的溝通與協調。
在等待溝通機制的指導方針期間,問題和其他事件將通過現有的外交渠道解決。
以最近的仁愛礁事件為例,外交部表示正在等待官方報告,事件發生於1月9日中國海警船隻在該地區驅趕一艘菲律濱漁船,這是在總統小馬科斯結束訪華的幾天後發生。
達薩說:“需要遵循一個過程,這個程序包括外交部實際上從不止一個機構,而是幾個機構收到官方報告,並以這些官方報告為基礎。”
“它不僅要核實事件,還進行了評估,並與西菲律濱海國家工作隊一起,就將採取的行動做出一些決定。”
外交部向公眾保證,它正在對涉及國家主權的報告採取行動。然而,一些過程——如事實調查、核實和評估報告——可能需要時間。
自2016年海牙裁決以來,菲律濱已提出200多份普通照會和外交抗議。僅在2022年,就提交了195件,而截至今年1月26日,已經提交了4件。
達薩說:“我還想強調,發出的抗議是一份法律文件,我們必須確保法律文件以及法律文件中提到的任何細節都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