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柬埔寨小伙,去北大读书,跟泰国人学川剧变脸,自称中国货
现场各类中国传统文艺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尤其是川剧变脸丰富而绝妙的表演技巧,在舞台上踱了几步后,“唰唰唰”地连续变了几种不同颜色的脸谱,令人目不暇接,惊叫连连。可谁能想到,表演这项中国国粹的,竟是一名柬埔寨人。
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和绕口令,会打快板,会川剧变脸,在中国公司上班。
游明良自豪地说,“我现在是一名‘中国货’了。”
学中文改变命运
游明良生于1997年,是柬埔寨第三代华人的后裔,祖上是广东潮州人。他出生华人家庭,但家境并不富裕。
虽然生在柬埔寨华人家庭,普通华人学中文拥有的语言环境优势,在他这里并不存在。由于红高棉时期当权者禁止华人说中文,他的家庭成员几乎全部“本地化”,只会说柬埔寨语。游明良在华校上学,是家里唯一一个会说中文的人。
2016年,大量中资企业开始纷纷涌入柬埔寨,形成一波投资热潮,这些企业迫切急需中柬翻译拓展当地业务。
此时,游明良刚刚从华校高中毕业,他自认为中文不错,准备赶上这批招聘浪潮,打算在大学期间去中资企业打工,半工半读补贴家用。
初入社会,他觉得会柬中两国语言占据优势,至少工资不会太差,现实却并没如此,中柬翻译低廉的薪资让他心里有些失望。
“以我当时的中文水平,做一个普通的中柬翻译,月薪大概是200多美元,最高的也仅有400美元左右,我不甘心拿这点工资,一辈子只做一名简单的翻译。”他说。
想要出人头地,潜心学习中文,继续深造是当时他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他选择了去亚欧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专业继续学习中文。白天上班,晚上上学。
在校期间,孔子学院的老师极力推荐他参加由中国主办的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这对申请去中国留学深造,尤其是想要拿全额奖学金上中国的大学,获得比赛名次是加分项。
忙完每天的工作,游明良空余的时间都用在苦练普通话上。
他从纠正自己发音开始,给文章标上密密麻麻的平翘舌拼音,反复诵读;狂刷各种网络视频背诵绕口令。开始不仅没学好,反而把翘舌音说得来不伦不类,一开口说话就惹得其他同学嘲笑,还说他特别“装”,为什么非得说得跟一个真的“中国人”似的。
游明良甚至自学了打快板说书的才艺,边说中文边配节奏,当做“中式rap”来练习。天也愁,地也愁,山也愁,那个水也是愁,君也愁,臣也愁.....让他最头疼的发音就是这个《十八愁》绕口令,不知练了多少遍,表演之前都要复习才行。
2016年,游明良凭借不到几分钟的快板说书炸翻表演现场,赢了当年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柬埔寨赛区大学组的第一名,可以代表柬埔寨前往中国长沙参加总决赛。次年,他又获得了去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
拜“泰国师傅”学变脸
去北大读书
“我真的想让更多的柬埔寨人了解川剧变脸,把它在柬埔寨发扬光大,很多本地人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变脸,只知道是一场魔术。”谈起变脸表演,游明良侃侃而谈。
起初,刚接触到中国文化,许多同班一起学习中文的柬埔寨同学都喜欢练功夫扇、太极拳或书法,他唯独对川剧的变脸和喷火感兴趣,但是在柬埔寨根本没找到师傅教,自己在网上发私信联系的“中国师傅”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2017年,游明良再次代表柬埔寨参加了全球外国人汉语大赛。不过,这次比赛的形式以上传才艺表演视频为主,而他在浏览其他国家参赛选手上传的视频时,偶然发现一名泰国学生的才艺表演居然是川剧的变脸。
更让他惊喜的是,这名泰国学生也跟他一样,准备要去上海华中师范大学上学。几次三番哀求下,这名泰国学生终于答应教游明良变脸,以学习交流的名义。
第一次约见面,“泰国师傅”却迟到几小时。最初的半个月时间里,游明良只是陪着”泰国师傅”跑步、游泳、健身,重复地教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动作,就是没有任何关于变脸的技能。
经过长时间交流,“泰国师傅”逐渐认可了这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的柬埔寨人。变脸艺术需要传承,只要心诚且肯吃苦,师傅其实都愿意倾囊相授。
“他后来告诉我,他的中国师傅也是这样子考验他的,如果他中途放弃,就学不到了。”游明良说,健身则是为了他能够更好地掌控表演时的呼吸和节奏。
每个月一次,一次一小时,这是他和“泰国师傅”做的约定。“现在的科技发达了,每次我们在一起练习变脸时,都用手机相互拍视频,然后再一起一帧一帧地回放,指出有没有错漏。”他说。
现在,游明良一次表演能够变换6-7张脸谱,而仅简单的几张脸谱,在表演前也得准备至少30分钟。
2018年,游明良获得了去北京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作为一个柬埔寨人,川剧变脸却成了他在北大的交友名片,校内外各种文化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表演身影。
当下游明良在一家中国企业工作,鲜少再四处登台表演,但他时不时在家还要把变脸拿出来练习一番,不肯轻易让自己学到的中国传统技艺就这么放弃,并要把它在柬埔寨认认真真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