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鱼虾“上楼”看产业生态化转型
本报海南海口专电:东星斑、南美白对虾、东风螺等在科技加持下“住”进楼房,养殖用水集中供应、循环使用,养殖废水集中处理……走进海南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一幅渔业产业生态化、科技化转型发展的图景展现在眼前。
8月20日,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走进海南文昌,来自14个国家的20位海外华文媒体人士实地了解海南渔业转型发展变迁。
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中介绍说,冯家湾曾是中国知名的“鱼虾谷”,供应了中国南美白对虾40%的虾苗。但粗放式的水产养殖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平衡生态环境与渔业养殖户的生计?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冯家湾唯一的出路。
为推动环境治理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海南2020年在冯家湾规划建设了占地6428亩的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让渔业养殖“上楼”,目前已建成22栋二到三层的标准化养殖厂房。
与传统地面粗放式养殖方式不同,“上楼”后的渔业养殖通过科技化的手段,更环保、效益更高。 “首先是统一规划建设海水取水项目和养殖尾水治理项目,统一取水供水,集中收集处理养殖废水。”王中说,一方面鼓励入园企业和养殖户采用具有节能减排、密度高、可控性强等优点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另一方面构建智能监控系统和智慧渔业管理系统,实现渔业管理可视化、自动化。
王中说,养殖“上楼”虽然使养殖投入成本增加,但养殖效率更高,且在楼房内养殖受自然因素影响小,抗风险能力更强,整体看来,多层养殖模式的效益比原来增加了30%以上。
“上楼”养殖效益的提升让养殖企业和传统养殖户看到了生态转型发展的前景,目前园区已引进38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项目41个,计划投资额61.14亿元。其中包括育种类企业、育苗类企业、成鱼养殖类企业、产业配套类企业及科研院所等。王中说,第一批入园的15家企业项目已动工建设,其中渤海水产对虾种苗繁育项目、蓝海观赏鱼繁育项目等11个项目已投产。
同时,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还成立了由19名院士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为园区和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参观园区后表示,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走生态、科技转型发展之路,管理集中科学,在实现生态环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未来前景广阔。
王中表示,园区将持续打造以海洋水产种苗繁育为特色,集水产科研育种、绿色健康养殖、科技孵化、数字渔业示范、海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商贸交易、科普教育、休闲渔业等功能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渔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南繁水产种业基地。
2023年“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由中国新闻社、海南省侨务办公室和海南省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中国新闻社海南分社、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