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分析:菲中对「现状」解读不同
本报综合外电报道:菲律滨日前向搁浅在仁爱礁的登陆舰马德雷山号运送补给时,遭中国海警以水炮袭击。学者分析,中菲对马德雷山号的“现状”解读不同,导致冲突持续,但美中各自面对不同国内外问题下,都不愿见到危机升级。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23日在美国之音撰文,指自去年8月以来,中菲关于“坐滩”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的博弈不断升级,也成为2024年美中关系最具不确定性的三大风险之一。外界关注美方会否因此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
文章指出,中菲对马德雷山号的“现状”有不同解读,菲方认为马德雷山号于1999年搁浅在仁爱礁,象征菲方对仁爱礁的主权主张。20多年以来菲方一直在马德雷山号上驻扎士兵。
随着时间过去,马德雷山号会面临解体,菲方认为运送建筑材料加固军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但中方却认为,中菲曾就马德雷山号问题达成君子协议,即中方允许菲方向马德雷山号上驻扎人员运送补给,但菲方不会借机加固船体。
目前中方认为,菲律滨运送建材加固船体是破坏双方的默契,所以中方派遣海警船阻止菲方运送建筑材料的船是应有之意,双方因而发生多次对峙,中方使用水炮阻拦已是仁爱礁斗争长期规律化的新现状。
中方同时认为菲律滨目前的做法,是小马科斯政府的亲美政策,急于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套现。小马科斯上台后迅速宣布向美军增开4个军事基地,被认为是在美中战略竞争中站队,在台海问题上对中国形成进一步军事威胁的表现。
文章指出,从美国的角度,仁爱礁问题的底线在于保持当地的“现状”,对美菲来说,马德雷山号的存在本身就是现状,因此菲律滨加固船体是保持现状的手段。但中方却认为马德雷山号的存在是短期和暂时的,菲方加固船体改变了其风化瓦解的现状,是改变“现状”的行为。
由于美国支持菲律滨关于“现状”的立场,美国因此支持菲律滨加固船体。根据美菲1951年签订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盟友有义务帮助包围受到攻击的一方。对于中国使用海警船只、水炮拦截菲律滨补给船只,美国政府表示谴责,并多次表示中方的挑衅性行动有可能触发美国履行条约。
文章指出,中方也许有理由认为,只要避免使用海军,同时使用相对低烈度的武力,例如水炮或产生碰撞,就可以相对安全不触发美国介入。
但这判断可能被现场情势不受控而影响,例如若使用水炮或碰撞导致菲律滨人员死亡或重伤,情况便不会像中方想象般容易解决。小马科斯将面临更大的国内压力,美国也需要重新考虑是否援引条约而介入。
文章提到,“介入”有很多方式,伴航、护卫是更直接深入的介入,但也有其他相对温和的方式。
文章最后指出,美中都意识到仁爱礁的斗争将会以“长期、低烈度”的灰色地带手段为主。美中双方今年都各自有更重要的国内国外议题,对于美方,包括总统大选、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危机;对于中方,则包括国内经济成长、吸引外资重建对中国的信心。
自从去年拜习旧金山会后,美中在相关地区发生的军机、军舰不安全互动大量减少。如果双方都想现在稳定关系,为美国大选后的明年可能产生的动荡预留更多余地,在仁爱礁问题上强推便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