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动真格?催三胎不成,专家出“好主意”,你赞成吗?
这则消息的根源,来自于我国民政部官网发布的一份《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
数据给大家展现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在2024年刚刚过去的上半年里面,全国范围内选择了登记结婚的人,合计为343万对。
这个结果,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是有所下降的,减少了近49.8万对。
而与不断下降的结婚率,有着同样一种状况的,则是我国近些年来的出生率了。
毕竟“结婚生子”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事情,当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结婚了,自然孩子也不会愿意生了。
哪怕是选择了结婚的人里面,也有一部分是抱着“丁克”这一思想,找人生伴侣,但不会要孩子。
很显然这类现象,与国家实行的“三孩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见此情景,一部分研究人口、经济,以及国家发展等方面的专家就出头了。
有些专家的建议,的确是很不错的,有考虑到广大民众不愿意结婚、生孩子,到底是在顾虑些什么。
但也有一些专家的言论,则令人直呼:
“好家伙儿!这哪儿是来催生的,这纯属是来拉仇恨的吧?”
随着这类在发言上,会令人感到无语的专家,出现的越来越多后。
关于国家是否要在生育问题上“动真格”的传言,也逐渐引起了更大范围内的讨论声音。
一、国家要“动真格”?
一个国家,尤其是领土面积较大的国家,一般都是需要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否则对发展会产生不利的作用。
但我国之前却因为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了预期,在1982年制定并实施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即便如此,后续还是发生过2次出生率小高峰,最终形成了如今14亿人口这一规模。
按理来说,这个人口基数已经尤为地庞大了,为何现在还有开放“三孩生育政策”呢?
在对原因进行探索后,会发现主要是受到了“老龄化、少子化”这一现象的影响。
我国虽然是人口大国,但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高峰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所以随着当年的那批人,以及再之前出生的人年龄逐渐增加,老龄化问题变得越发严峻。
与此同时,社会上逐渐开始形成了“单身主义”、“丁克主义”等,很多年轻人容易跟风行事的现象。
于是这边老年人越来越多,那边的新生儿却越来越少,整体社会人口结构越发不平衡了。
为了避免再过个一二十年之后,社会上的中坚力量越发薄弱。
曾经“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变成了如今开放二胎之后,又继续开放了三胎的政策。
但国家也仅仅是开放了政策,对于怀着“不愿生”这一念头,或者是“生不起”等困扰的群体。
给出的是鼓励,以及在提高生育率这件事情上,囊括多个层面的配套支持措施。
二、破解生育率难题需先找原因
我国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一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刚成立才十来年的1963年,当时新生儿出生占比,达到了43.37%这一高位上。
之所以能有这个数据,与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日子逐渐好起来有一定的关系。
毕竟在老百姓心中,“多子多福”这个传统的家庭观念,可谓是深入骨髓的。
但观念的塑造并非是完全不可更改的,经过了“计划生育”政策的这一代,以及这代人的子女,则更倾向于“少生”,甚至是不生。
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从2016年开始,一直到2023年,国内出生人口已经连续8年下降。
其中2023年的出生率为902万人,比2022年少了56万人。
再结合全国人口总数减少208万人这一情况来看,2023年末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旧是负值,降低到了-1.48%。
那么,为何人们不愿意结婚?又为何不原因生孩子?
从各种社交平台在婚姻、生育等相关问题或视频下方,被评论的内容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原因:
感情问题、成本问题。
不愿意结婚的人,对婚姻感情是感到恐惧的,担心自己的另一半会不忠诚,或者是隐藏着难以言明的毛病。
又或者会对之后谁做家务、孩子到底要不要生等情况感到焦虑,进而索性就不去触碰感情了。
另外,不管是谈恋爱、结婚,还是生儿育女,均需要一个跟重要的东西——“钱”。
别的都不说了,就两个大头都可能会令很多家庭感到够呛。
一个是房价,一个是“双减”后的育儿成本。
一套全款的房子,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下来是很不容易的。
而没房在婚恋市场上就会失去诸多机会,即便贷款买,在一些大城市里面,光是首付款几十万都抵不住,可能需要用百万,甚至是千万来计算了。
至于育儿成本这方面,随着“双减”这一重大决策的部署,很多父母在“内卷”上越发出力又出钱了,生怕孩子一不小心连高中都进不去。
这种紧张的“鸡娃”情绪,也逐渐传染给了不少没有生孩子的年轻人。
这就使得原本就更热衷享受个人空间的年轻人,觉得生孩子不仅耽误自己潇洒,产生的额外费用自己也可能也付不起,还是别让孩子生出来跟着自己“遭罪”了。
三、不生三孩专家有话说
从说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称子女是“消费品”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
再到提出了让没有生育意向的子女,不可以得到父母遗产继承权这一“好主意”的经济学家马光远。
一个个冒出头,说出了让人觉得不切实际的专家,在广大民众心中越发没有形象了。
出现这样的结果,与这些专家的言论,没有办法让普通大众打心眼里接受有关系。
想要解决不生三胎的问题,不跟着民心走,还要反其道而行,不是自讨没趣吗?
结语
恐婚、生育成本高等,是国家在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前,要先考虑到该如何改善的问题。
在改善的过程中,人文教育、就业、住房等诸多方面的矛盾,也都是要一一解开的,均与生育率下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