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社区好贴 > 新闻详情

探寻战争遗迹:马尼拉科雷希多岛【多图】

发表时间:2018-02-22 14:49:23 作者:博牛用户 更多文章

2017年的万圣节期间,原本打算和同事一起出游,去百胜滩进行漂流活动,然而天不遂人愿,来了低气压,使得改变了第二日的行程,前往马尼拉,参观了马尼拉海洋公园还有一个重头戏就是来到了原先的同事推荐的科雷希多岛(也称战争岛)。
出于被西班牙殖民数百年,自然这科雷希多岛也是来源于西班牙“公证法官”之意。科雷希多岛(CorregidorIsland),地理位置:N114°23'11.16"20°35'16.95"E菲律宾马尼拉湾入口处的小岛,战略地位重要。是纪念美、菲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少数部队抗击人数众多的日本军队的纪念地。该岛面积5平方公里(2平方哩),一直被用作天然要塞。岛上有太平洋战争纪念碑,和平战争纪念博物馆,天主教堂,军用机场,军用码头和美军修建的马林塔隧道(MalintaTunnel)等等遗留的军用设施。(来源于百度)。
(科雷希多岛的平面图,看起来是不是很像一只小蝌蚪?哈哈)
这个岛闻名于世的我想还是麦克阿瑟将军的那句“I Shall Return”。 1942年5月6日,守军投降。美军被迫撤出菲律宾。麦克阿瑟在撤退后发誓:“我还要回去”。战后在当时美军撤退的罗莎码头为他修了塑像,脚下就是那句名言:I Shall Return. 虽然此时此刻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寻访一下战争遗迹,体验战争中炮火连天的那种残酷还是很有必要的,让我们能更加珍惜如今所处的和平年代的生活。对于麦克阿瑟的这句I shall Return还是I will Return,我原先一直以为是I will Return!

图为即将离开科雷希多岛去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将军,经过几年后,果真应验了,真的回来了!看来二战期间的菲律宾战场真的是他的不舍离开的地方~
战争岛处于马尼拉门户位置,离马尼拉船乘仅40公里左右,1个小时15分钟即可抵达,但是买票是首先要在码头买的,票价2550peso,约合人民币350左右,其中还有一些额外的项目需要另外购票,我和同事在此次的一日游中就选择了马林塔隧道灯光秀的这个项目,合计每个人花费在2750比索左右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费用是含午餐的。
由于第一天我们不知道去战争岛的流程,一天一班的船途使得我们1号只能选择游玩其他的项目,去了马尼拉海洋公园,2号一大早就赶往了码头,搭上前往战争岛的船。
早晨7:20左右出发,8点半左右就到达了战争岛,此次同行的总共有60余人,还是不少的,所有的同行游客被分到了4辆不同的游览车上。其中有一批同行的游客当中,有8位日本老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了码头,他们被安排了单独的一辆车,我们上了车之后,迎接我们的是一位比较搞笑的导游,英语极好,不过可惜的是语速极快,基本只能听懂一丢丢吧,哈哈。

图为我们所坐的游览车,导游大哥是一个非常热情的菲律宾土著,英语极好的,旁边的车上专门安排的几位日本人坐着在,他用比较鄙视的眼光斜视了他们,然后介绍给我们为什么要让日本人单独坐的原因。我猜想,骨子里他还是非常恨日本人的吧,对于在菲律宾吕宋岛上生活的菲律宾人,历史已渐渐远去,但是在这么一块敏感区域,还是时刻能感受到国仇家恨的,就像我们的南京一样! 稍作休整,便开始了我们在岛上的旅途。从心底来说,还是很期待这次的旅程的。一路上,道路两边都郁郁葱葱,透露着几分肃穆与安静,随处可见的遗迹还仿佛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就见到了四门防空炮。的确很酷,通体透绿,估计这绿色是后来维护喷涂上去的油漆,旁边的遗迹是掩体和储存弹药的地方。

第一眼见到这些炮台,还是相当震撼的!
而后就来到了Hearn 炮台,这里的火炮口径更大了,要远大于刚才见过的四门跑,只有两门火炮,正对着马尼拉湾,其中一门在路旁,据说是当时日军的军机炮弹炸过之后留下的痕迹,被炸的有五六米开外的样子,巨大的基座上有一座长约6米的巨炮,基座大约4-5米深,巨炮右边旁边有一个巨大的弹坑,巨炮上有点点弹痕斑驳,应该是当时战争留下的痕迹。真是令人震撼,依稀还能看到炮火连天的样子。

在这里稍作停留,我们便前往了家属区营区,整个建筑长约300来米,如今已全部变成了废墟,纵然是称为废墟,但是主建筑体还是矗立在那里,可见建筑的质量是多么的好。
随处可见的裸露的钢筋,已经做了防护,破碎的混凝土墙体,灰白色调,庄严肃穆!

正对着营区的是士兵训练场, 偌大的训练场绿草如茵,导游拿出了以往的老照片,不是特别清楚的照片里,还能看到70多年前的这里的模样。
下一站来到了整个岛屿的制高点,灯塔还有雷达站的地方,其中灯塔可以爬上去,15米高的样子,爬上去可以俯瞰整个科雷希多岛的全貌以及马尼拉湾,我个人没有恐高症,但是爬上去还是有点小抖的,但是感觉还是不错的,登顶之后,真的看得很远~

灯塔的内部,在一层的位置,有大概的对于这座灯塔的介绍,图为灯塔的前世今生。

不远处马里维斯火山被云雾笼罩,有了一种去马荣火山那种感觉!图为云雾笼罩的马里维斯火山!
太平洋战争纪念馆是此次重头戏,在这里也是停留时间比较长的,馆外的大理石墙面上记录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过程,以及菲律宾参与二战的整个过程,不远处,一个巨大的白色大理石帽子搭在平台上,正中摆放了一个大理石台子,台子上用英文诗缅怀了那些在战争中逝去的英灵!但奇怪的是不解为什么帽子上面会留一个孔?

两侧的大理石上完整记录了整个二战的历程,充分肯定了菲律宾战场在二战期间的重要作用!

图为太平洋战争的纪念,不幸的是这块大理石已经有部分破损了,同事翻出很多年前在这里的老照片,那个时候,这块大理石还是相当坚硬的。
博物馆内部布局分明,分为一个大厅陈列馆,和几个小厅,分别陈列着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过程示意图,与战争有关的人,武器,物品,五花八门。有别人捐赠的,也有后期从岛上捡拾的物品,静静的摆在那里,仿佛向我们诉说着战争的种种残酷。

图为门口的保安小哥。

图为博物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大部分都是历史遗留。

图为美菲联军的铜像,象征着战争期间共同抵御外侮。
所有的这些参观完,已近12点了,到了饭点,于是乎一车人去吃了饭,稍作休整,我们就继续前往了克雷喜多岛的另外一边,东南面,参观了和平广场还有此行的最后一站马林塔隧道。
和平广场是由日本政府出资修建的,初衷应该是希望能建一座和平公园,让后人能铭记战争,也让在菲律宾战死的日本士兵不做孤魂野鬼。导游说到这个日本公园的时候还是比较气愤的,拿出了二战期间日本兵刺杀菲律宾婴儿的照片,真是令人发指!只是不是太明白,这样的一个犯下种种罪行的国度战败后,还能在这里能堂而皇之的建立起这样的一座和平公园,百思不得其解!

图为和平公园内的南海观音像,彼时,遇到了这群来科雷希多岛来寻根的日本老人。
稍作停留,我们便来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马林塔隧道。 马林塔隧道建在马林塔山下,于1932年建成,花费了10年时间, 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工事,曾经抵挡了日军的轰炸。麦克阿瑟将军在这里指挥菲律宾战区的战役,直到1942年3月11日转移到澳大利亚。麦克阿瑟离开后,温赖特将军在这里指挥菲律宾境内的盟军作战。但最终他不得不下令菲律宾境内的美军和菲律宾军队停止抵抗。整个隧道有200多米长,这条固若金汤的隧道里的两边,开出了一些侧面的隧道,它们曾经是高级指挥所,医院,食品仓库,和弹药库。

图为马林塔隧道的前门和后门,所有过来参观的人们都经由前门进,导游车到后门处等待。
当我们一行人进入隧道时,没有灯光,没有声音。等待有十分钟左右,在这等待开场的时间段内,我的内心感到黑暗的压力,因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而好奇。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神秘感,当工作人员把大家带到第一个侧隧道口,灯光亮起,马林塔隧道内响起了防空警报和炸弹的爆炸声。这种声、光、电的组合恰到好处,让我们身临其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炮火连天的时代, 隧道里面的支线摆放着很多铜像雕塑,音响响起,原声回放,把所有参观的人们带回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那个残酷的太平洋战争的战场......

在这里,解说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灯泡砰的黑了一下,一个趔趄,一胳膊肘拐到了旁边的大姐身上,着实吓了一跳,害的我一个劲的道歉!
整个隧道内解说方式多种多样,既有这种真实场景的展现,也有原声回放,也有视频演示,展示科雷希多岛上的战争过程,让我们见识到了所有火炮的威力!
1942年3月,数艘美国海军潜艇到达克利西多岛,接走美国和菲律宾高级军官。留下的人最后被日军俘虏并关进马尼拉集中营。在转移的过程中,制造了血腥的巴丹死亡行军事件,前后共导致30000余人死亡,真是残酷!(此段摘抄百度)
整个科雷希多岛参观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小时,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这五个小时中,我们见证了很多的遗迹,炮台,展览品,铜像,这所有的无声一切,都在向我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战争是残酷的,我们没有经历,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珍惜眼前的这一切。
不过总体说来,科雷希多岛对于军迷们是一个好的去处,所需的时间也不是很久,一般一天的往返即可。可以视为菲律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吧!







声明:本文由新闻源或入驻作者撰写,除博牛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博牛立场.
本文采纳自社区会员"相逢即是缘"的发表,点此进入原帖与作者讨论>>

博牛集团博牛社区博牛招聘菠菜圈广告合作手机版建议投诉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由於討論區是受到「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