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本土新闻 > 新闻详情

洪玉華——在華菲之間架起橋樑

发表时间:2021-08-31 09:16:47 作者:菲律宾商业 更多文章 评论( 0 )

  作者:Regiena Siy 原載:菲華電視台

  菲華電視台發起了“華裔菲人”(Chinoy)運動,推出了新一季,旨在聚焦現代菲華人,目前正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菲律濱頻道(CNN Philippines)播出。在這些代表現代中華文化價值觀的人物中,傳奇人物洪玉華(Teresita Ang-See)就是其中之一。

  洪玉華可以說是菲華社區最著名的名字之一。她是一位母親,一位民權活動家,也是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Kaisa Para Sa Kaunlaran)的創始人,但和許多做了大事的人一樣,洪女士並不打算走那被認為與她已經成為同義的道路。

  她宣導之旅的開始

  洪玉華在一個以菲律濱人為主的社區裏長大,但儘管她是那裏唯一的華裔,但她從未感覺到與其他人不同。諷刺的是,當她搬到一個菲華人通常居住的地方——岷倫洛(Binondo)時,她卻開始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當我搬到岷倫洛時,幾乎不會說,但能聽懂閩南話,我發現人們對我的看法不同。當時岷倫洛的人很少講菲語,他們只說閩南話。岷倫洛當時很中國化。那可能是在50年代中期。” 她分享著。

  這正好說明菲華社區過去是多麼的孤立。他們生活在一個小泡泡裏,不太關心周圍的事件,也不適應他們所居住的國家的文化。有一段時間,她也陷入了這個小泡泡。後來,她去菲律濱大學學習政治學,這是她開始倡權的火花。

  “遊戲規則的改變可能是我作為一名政治係學生在菲國立大學(UP Diliman)學習的日子,當時正值學運的高潮。我們歷史課的教授告訴我們:‘你在教室裏幹什麼?外面正在創造歷史!’作為華裔菲人,你知道你的脚牢牢地踩在了菲律濱的土地上。影響菲律濱的因素會影響華裔菲人,反之亦然。”洪玉華説道。

  她還承認,某種假設的情景常常是她噩夢的根源。“如果那時我不去岷倫洛呆著呢?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這是有非常強烈的民族優越感,非常中國化。你甚至不知道當時外面的世界是什麼。直到我的同學們願意為這個國家獻出自己的生命時,我才意識到這一點。這真的讓我想到,無論你們的傳統是什麼,無論你們的民族是什麼,這都是我們唯一的國家,我們是一起的。而這正是促使我真正工作並追求終身事業的原因。”

  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

  洪玉華是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的創始人之一。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是一個致力於將華人社區融入菲律濱主流社會的非政府組織。它最初被稱為合一協進會(Pagkakaisa sa Pagunlad),由洪玉華的已故丈夫施振民共同創建。尼蕊·阿基諾(Ninoy Aquino)遇刺後,它被更名為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洪玉華的丈夫在乙沙(EDSA)革命後不久去世,她於1987年成立了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以完成他的遺願。

  “我們組織的信條,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本質上說:‘我們的血液可能是中國人的,但我們的根深深紮於菲律濱的土壤。’我們與菲律濱人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是‘共同體’,不分民族、血統、社會地位、信仰、傳統、傾向,為了‘發展’,為了我們國家的進步,” 洪玉華解釋道。

  菲律濱華裔青年聯合會也是菲華歷史博物館(Bahay Tsinoy)背後的組織。菲華歷史博物館是一個互動式博物館,讓人們一窺華裔社區的生活。”整個中心是兩種文化之間理解的橋樑,也是兩代人之間寬容的橋樑。相信你不僅僅是一個碰巧在菲律濱的中國人,我們也是碰巧有中國血統和遺風的菲律濱人。”洪玉華說。

  成為華裔社區的代言人

  儘管洪玉華努力彌合菲華社區與菲律濱社會其他成員之間的差距,華裔仍然堅持自己,即使在困難時期也是如此。在上世紀90年代,綁架勒索罪案十分猖獗,受害者幾乎都是華裔兒童。洪玉華將其描述為完美的犯罪,因為家庭不會報警或與當局合作。相反,他們會在短時間內支付巨額贖金,因此綁架變得更加普遍。

  “在1992年底,事情發生得如此頻繁,所以我可能是第一個開始記錄我聽到的一切的人,因為你在報紙上看不到這類新聞,你也看不到這樣的事件被報導。你只能從小道消息中聽到這一點。我們在馬拉干鄢宮(Malacañang Palace)的會議上得知這一點非常可悲,有人開玩笑說:‘哦,別管綁架了,》華人總能付得起贖金的。’”洪玉華沮喪地說。

  1993年1月,一位名叫施巧玲(Charlene Sy)的15歲綁架受害者在交火中喪生,這成為促使洪玉華採取行動的催化劑。“在施巧玲的靈堂門外有一個很大的標牌:不允許媒體進入。不允許採訪或攝影師。突然約瑟夫·埃斯特拉達(Joseph Estrada)進來了。當然,所有的媒體都和他一起湧入。有人在後面喊道:‘Yan lang naman ang alam niyan, publicity。(他就只懂得這樣,做宣傳。)’”我想埃納(Erap)認為是我喊的。”

  “他走過來時,當他向施巧玲致哀的時候,我站起來和他對質。‘先生,這種情況甚麼時候可以結束呢?’”

  “他指着:‘你啊,你就是洪玉華,不是嗎?你為什麼一直責備我?’當然咯,媒體跟他是一伙的,他們沒有拍下他開始的時候那個鏡頭。他們只拍下了我對著他大喊的部份。”

  “‘先生,你答應過一個月後,這綁架案就會結束的。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名15歲的學生被殺。’他的人就抓住了我,和我在一起的人就圍著我,把我帶了出去。這改變了一切。”她回憶道。

  從那時起,華裔社區就站在一個統一戰線上,為施巧玲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出殯抗議活動,許多華人企業和學校為了加入這場鬥爭而罷市罷課。洪玉華站在最前線,為變革而集會。“這可能是我從未預料到的,我可以指揮並團結群眾。這是一個統一的目標,向政府表明,受夠了,已經受夠了。”洪玉華說。

  就在那時,洪玉華成為了華裔社區的代言人,但她並沒有為自己申請這個頭銜,是媒體給了她這個頭銜。人們指責她想成名,想競選公職,但洪玉華說這對她並沒有任何好處。她本來會從平靜的生活中受益更多,因為她還有兩個依賴她的孩子,但她想以任何管道幫助別人。

  “我一直認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權提供幫助並發揮作用。我們這些有機會的人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它可能不會再來了。” 她斷言,“不管怎樣,這都是我們的國家。這是我們的Lupang Hinirang(選擇的土地)。我們同在一個國家,我們同在一條船上。不要說:‘為什麼是我?’要說‘為什麼不是我?’”

声明:本文由新闻源或入驻作者撰写,除博牛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博牛立场.
评论( 0 )

博牛集团博牛社区博牛招聘菠菜圈广告合作手机版建议投诉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由於討論區是受到「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