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今年通脹率預計在目標範圍內
本報訊:儘管2021年的通脹率高于目標,以及包括供應方壓力和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內的諸多上行風險,貨幣官員仍對今年的通脹目標持樂觀態度。
菲律賓央行(BSP)行長本杰明·迪奧克諾在1月18日致總統的一封公開信中將其副本發佈給記者,他將去年通脹上升歸因于對豬肉等主要食品的限制以及增加石油和能源價格。
去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為4.5%。
迪奧克諾說:“持續有效地實施直接非貨幣干預和政策改革以緩解供應限制,對于將通脹軌跡保持在目標區間內仍然至關重要,特別是在2022年通脹前景的風險似乎略有上升的情況下。”
然而,他表示,預計這些風險將被新的Covid-19變種的傳播所抵消,這可能會延遲剩餘遏制措施的進一步放鬆,並抑制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長的前景。
迪奧克諾表示,雖然貨幣當局預計通脹將繼續減速至目標水平,但“鑒于Covid-19大流行相關的發展可能影響國內外經濟狀況,通脹前景仍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他說:“儘管如此,我們想向總統和菲律賓人民保證,央行正在密切關注疫情帶來的事態發展和挑戰,以確保貨幣政策立場與其價格和金融穩定目標保持一致。”
每當通脹率超過經濟管理者設定的目標區間時,央行都會向總統發出一封公開信。
根據央行網站,這種做法旨在“確保在央行未能實現通脹目標的情況下承擔責任”。
此前央行致總統的公開信分別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6年、2017年和2019年發佈。
迪奧克諾說,通脹目標由機構間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DBCC)至少提前兩年確定和宣佈。
2022-2024年,通脹目標設定在2%到4%之間。
迪奧克諾表示,食品供應限制,例如由于2018年在亞洲開始的非洲豬瘟(ASF)導致的豬肉供應受限制,以及“畜牧業和飼料行業現有的監管、關稅和技術限制”,都是限制食品供應的因素之一,從推高去年通貨膨脹率。
他說,另一個因素是,在2020年Covid-19大流行病開始後全球需求下降且供應受限後,全球石油價格出現上漲。
迪奧克諾表示,這些因素被2020年交通費上漲的負面基本影響部分抵消,特別是政府實施行動限制時的三輪車票價。
他表示,儘管供應方壓力上升,但“需求方對通脹的壓力似乎有限,這在穩定的核心通脹數據中很明顯,這支持了通脹主要受供應驅動的評估。”
他補充說,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石油項目的核心通脹在2021年總體上是可控的,平均同比增長3.3%,與2020年的3.2%相比變化不大。
迪奧克諾表示,由于供給側因素導致國內通脹率上升,貨幣當局在2020年將其下調200個基點後保持央行的主要政策利率穩定。
迄今為止,央行的隔夜逆回購(RRP)處于2%的歷史新低。
迪奧克諾表示,“央行傾向于審視供應衝擊的初始影響,因為貨幣政策對成本推動力的影響有限。”
他表示,央行支持實施非貨幣干預和改革,以緩解供給側約束。
他補充說,他們的通脹預測“表明將在2022年和2023年回歸目標範圍,這表明通脹前景可控。”
迪奧克諾表示,“根據央行對私營部門經濟學家和分析師的調查,通脹預期也一直牢牢固定在目標區間。”
他補充說:“鑒于這些考慮因素以及在新的Covid-19變種和感染威脅揮之不去的情況下國內經濟增長面臨的重大下行風險,菲律賓央行保持了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以支持經濟復甦,同時尋找對價格穩定的潛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