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曾主动加入传销,在柬埔寨找到自信
1988年,汪明出生在中国台湾,大学毕业退伍后 ,他首先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后来因为工资太低,他主动加入传销,去挑战“所谓的传销”,在汪明看来,这算是一种低风险的创业。
而汪明执着于赚钱的想法,来源于当时在部队当兵站岗放哨时,阅读了一本《穷爸爸与富爸爸》的书,这极大地改变了他的观念,也成为了他赚钱的动力来源。
最终,他并没有在传销中赚到钱,然后他开始尝试去摆地摊卖坚果。他在人流量大的地铁通道摆摊,却被城管驱逐,渐渐地,他从菜市场摆到百货公司的市集门口。
忙的时候,他一个人要同时负责与7、8个顾客交流,兼顾让每个人能试吃,也能收钱。当时市集租金的价格为15美元,而汪明每天的营业额能达到300-500美金。
通过卖坚果,他买了人生第一辆车,最后注册了一家公司。拿着卖坚果赚到的钱,汪明还到日本、泰国等国旅行。
2017年,台湾一家公司收购了他的坚果公司。在台湾老板的推荐下,他来到了柬埔寨考察市场。随后他提交了一份商业报告书给台湾老板,最后他花了两个月时间拿到了9万美元的融资,他打算用这笔钱来投资奶茶店。
与台湾相比,柬埔寨的租金更低廉。一开始,汪明仅花了1200美金就租到一个店面,对此他还窃窃自喜。但结果证明,租金低廉带来的后果是,人流量也明显下降,所以营业额大幅缩水。
这一次,汪明因为对柬埔寨市场并不熟悉,没有考虑到柬埔寨人均消费低,人口密度小的问题,所以创业以失败告终。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摆过地摊,干过房地产,还做过农产品出口等工作。在疫情期间,汪明最穷的时候,他不得已向朋友借了50块钱吃饭,等到发工资时,还了500块钱给朋友。
在今年年初,他再次拿到2万美金的融资,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他决定继续开起自己的老本行——奶茶店。
这次他选址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且他所开奶茶店的口味并非只迎合中国同胞或者柬埔寨人的口味,他选择了适合大众口味的水果茶,拓展自己的客群。
与甩手掌柜不同,小到杯子上的图案,大到员工的培训、店里的装饰都由汪明一手操办,亲自设计。前期资金不充足时,店里还由他自己单独负责。
随着柬埔寨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他招了两个员工在Facebook卖护肤品,效益颇丰。
奶茶店、销售、直播...忙碌的生活让这个台湾小伙,逐渐分到了柬埔寨市场的一杯羹。在柬埔寨,他渐渐淘到了“金子”。
虽然汪明与其他做生意的人相比,收入并不算高。但他在柬埔寨获得了在台湾时从来没有的自信。
台湾经济水平高,尽管他通过卖坚果赚到一些钱,但他始终属于经济适用型男生。而在柬埔寨,做生意门槛非常低,只要你想做生意,到路上支起一个小摊便可以开始了。
如果卖水饺的话,完全可以在自家厨房加工完,然后推车到大街上卖,不会遇到城管驱逐的情况。汪明期间尝试过卖台湾小吃,也曾在柬埔寨工厂门口卖过拖鞋,用一辆摩托车连接,卖给当地的居民,平均一天能赚到50美金左右。
而在台湾,摆摊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程序,食品则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食品认证。且台湾的消费者不一定会为此买单。
而柬埔寨的外来人口往往比本地人赚钱更加容易,也更加多。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柬埔寨人似乎对“中国人”带有一层天然滤镜。甚至还成为一些柬埔寨姑娘心中的“男神”,这都使得从台湾来的汪明在柬埔寨信心倍增。
为了融入柬埔寨当地环境,汪明自学了柬语。加之常年在外奔波被晒黑的脸庞,汪明看起来与当地人无异。他到柬埔寨市场里,买到的菜甚至比当地人还要便宜。
舒适的环境、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的认同感,无一不在增强这个台湾小伙在柬埔寨大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近期,汪明还决定进军服装行业。他的朋友在柬埔寨从事服装行业,收入高达2万美金,在金边实现了买车买房的自由。
基于此,汪明租了一栋三层的排屋,一楼又开了一家奶茶店,二楼则留来自己居住,三楼则用来服装的Facebook直播。忙碌到晚上11、12点,是他的常态。
忙碌的事业充实了汪明的生活,多次的在柬创业经历,让他对柬埔寨市场有了清晰的认知。虽然他认为,开放的市场环境带来的弊端是柬埔寨的生意不容易做大,但他对柬埔寨市场始终抱着乐观的心态。
尽管汪明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他在台湾的父母并不会催促他结婚生子,相反,他父母支持他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在柬埔寨摸盘滚打的五年里,汪明找到了与在台湾时与众不同的的生活方式,从“屌丝”到“男神”,汪明诠释了在柬的可能性。
将来,他打算长居于此,安家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