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通報首起猴痘病例 患者曾有海外旅遊史
本報訊: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不到一週,菲律濱官員週五證實國內出現首起猴痘確診病例,該名確診者曾有海外旅遊史。
菲律濱官員並未透露確診者性別,僅表示患者年齡為31歲,並在昨天接受核酸檢測後驗出陽性反應。
衛生部官員何佳兒表示:“確診病例先前曾去過有猴痘病例紀錄的國家。”
何佳兒說,該患者於7月19日從國外抵達菲律濱。她補充說,該患者之前曾去過有猴痘病例的國家,並且僅在7月28日星期四才接受了猴痘檢測。
她還說:“已記錄10名密切接觸者,其中3人來自同一家庭。所有人都被建議隔離,並接受衛生部的監測。”
何佳兒建議那些曾經去過已有確診猴痘病例的國家且現在出現症狀的人應立即就醫。
衛生部表示,猴痘是一種通過與受感染的人或動物或受污染的材料密切接觸而傳播給人類的病毒。
猴痘是一種類似於天花的病毒,於1970年首次在人類中發現,它的危險性和傳染性低於1980年根除的天花。
據法新社解釋說,最初的症狀可能包括發燒、頭痛、肌肉劇烈疼痛、疲勞、痘狀皮疹以及淋巴結腫大和疼痛。
根據美國疾控預防中心的統計,世界衛生組織於7月23日宣布猴痘疫情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該疫情已影響72個國家的近1.6萬人。
根據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對16個國家528人的研究,95%的病例是通過性活動傳播的。
總體而言,98%的感染者是男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大約三分之一的人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參與性愛派對或桑拿房等現場性愛場所。
何佳兒說:“猴痘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它與新冠病毒不同。”
她補充說:“對其他非流行國家近期猴痘病例的調查表明,可能通過性接觸傳播。它主要通過與有痘狀皮疹或開放性傷口的人的親密接觸傳播。”
何佳兒說,猴痘“不像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新冠病毒。”
何佳兒說:“我們盡量減少與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尤其是那些有皮疹或開放性傷口的病例。”
她補充說:“保持雙手清潔,戴上口罩,用手肘遮住咳嗽,並繼續選擇通風或氣流良好的區域。”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的說法,除了性接觸外,猴痘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性痘狀皮疹、結痂或體液”傳播。
它還可以通過“接觸之前受傳染性痘狀皮疹或體液污染的物品(如衣服或床單)”傳播。
西非和中非國家以外的世界各國及地區,自今年5月起通報的猴痘確診病例大幅增加。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27日表示,世衛已收到78個國家通報的超過1.8萬起確診案例,其中7成位於歐洲,25%在美洲。
譚德塞還說,從5月猴痘疫情爆發以來,已出現5起死亡案例。
菲律濱當局試圖阻止可能的恐慌,聲稱猴痘不像新冠肺炎。
新聞部長紅奚禮示說:“猴痘不像新冠肺炎能輕易透過空氣傳播且可能致死。”
何佳兒指出,菲律濱正與美國合作以取得猴痘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