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本土新闻 > 新闻详情

剪紙巧娘菲國「收徒」 手作課堂飄起中國紅

发表时间:2022-11-07 09:40:19 作者:菲律宾商业 更多文章 评论( 0 )

  中新社呼倫貝爾11月6日電:“千剪不斷,萬剪相連。”架起手機、連通網絡,鏡頭前的吳立喜一手持小剪刀,一手捏著疊好的紅紙,一陣上下翻飛,一副秋景窗花圖靈活顯現。

  “以前每年我都會出國‘收徒’,疫情發生的這幾年,就只能‘雲收徒’啦。”這幾天,吳立喜走進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的5個獵民村,給獵民們現場教學的同時,還搭起直播間,為近百名海外學生遠程授課。

  20年間,吳立喜用中國傳統手作架起中華文化與世界的“僑”梁。至今,她的學生遍佈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完全統計有萬餘人。

  中國剪紙藝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作為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級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立喜已有40多年剪紙經歷。自從嫁到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她的作品便更多了一些狩獵民族——鄂倫春族獨特的氣質,內容多以花草樹木、動物形象及勞動工具為主。

  2003年,吳立喜在全國剪紙比賽中,受邀為來自美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政府官員現場展示剪紙技藝。“一分鐘完成一幅剪紙作品,我看到他們臉上的表情從費解到驚喜。”

  “太神奇了!”這是吳立喜第一次聽到外國友人誇讚她的剪紙技藝。那一刻起,“要讓世界讚賞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便深深紮在吳立喜心裡。

  2003年、2005年和2008年,受黑龍江省僑辦邀請,吳立喜共為來自50多個國家的70餘名海外華裔青少年現場講授剪紙課程。

  雖然語言不通,只能靠肢體動作來為孩子們展示,即使這樣,每個學生都剪出了自己內心的作品,這讓吳立喜很意外,“也許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2012年至2018年,吳立喜先後6年作為國務院僑辦的外派教師,赴菲律濱從事華文教育工作。

  在菲律濱期間,除了參與中國駐菲大使館的文化宣傳工作,吳立喜時不時走進學校、廣場、酒店、公園,現場教當地民眾和在菲華人剪紙技藝。

  讓吳立喜印象最深的是,她隨國務院僑辦去看望駐菲律濱外派教師,並將這門技藝教給400多名華文教師及當地英文教師。“他們說,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

  吳立喜說,在菲律濱教學的那幾年裡,跟著她學會剪紙的學生近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吳立喜受福建省僑辦、泉州師範學院邀請,通過視頻錄製和網絡教學,為馬來西亞的120多名華文教師上剪紙課。

  “學生們遇到問題會線上問我,也會給我留言。”每每看到課堂裡飄起的一片片中國紅,吳立喜都特別自豪,“疫情也許暫時阻擋了我出國授課的腳步,但從不會減少海外學子越來越喜歡中國文化的熱情。”

  如今的吳立喜除了在線上給海外學生上課,還受到清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邀請站上講台,通過剪紙藝術為學生們講鄂倫春族的歷史和文化;她也會走進北京、廣州、上海、黑龍江等地的大街小巷“練攤兒”授課……

  在吳立喜看來,無論是在“陽春白雪”的課堂,還是在“下里巴人”的街巷,每一幅剪紙作品都是一段故事,“無論通過什麼樣的形式,我只想堅持做個聯通者,將最美的中國故事講給世界聽。”


声明:本文由新闻源或入驻作者撰写,除博牛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博牛立场.
评论( 0 )

博牛集团博牛社区博牛招聘菠菜圈广告合作手机版建议投诉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由於討論區是受到「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