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趟东南亚 在那看到了“信心”和“力量”
这次南行前,我已经有三年没有出国了。2019年,我去了以色列和印尼,走访了一些当地的科技公司,看到了以色列先进的数字广告技术,和印尼繁荣的金融科技生态,发觉全球有许多值得观察的市场。原计划接着去各个国家转转,没想到疫情来了。
我记得三年前,“出海”还远没有现在这么热,大家对出海的认知也非常有限。当我告诉别人我在做出海,大家通常会问:“出海是什么?”
到了今天,已经几乎没有人再问这样的问题了,取而代之的是:“中东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印尼的人力成本什么情况?”“在日本怎么招人?”“现在出海还来得及吗?”
疫情三年,整个行业向前狂奔,出国却极不便利,对于想要观察和研究整个产业的人来说,有点像是被偷走的三年。今年9月中旬,政策逐渐放开,我立刻飞往东南亚。
这一趟走下来,毫不意外地“阳”了,不过庆幸是在最后一站。除了孤身在异国病中的一点烦闷,整个过程我都是亢奋的,对行业的信心一点一点在积蓄。
我看到坡县的热闹、印尼的生机、泰国的包容,也看到这一代出海人是如何奋不顾身地向海外走去,成为所到之处最有活力的创业群体……
回国的飞机上,内心非常平静,对于做企业全球化服务这件事,前所未有的笃定。两个多月过去了,我依然能从当时的感受中获得力量。这份行纪,也希望能传递一些这样的力量。
人满为患的坡县
像极了十年前的中关村
南行的第一站是新加坡。
全球市场太大了,仅东南亚就有那么多可以挖掘的机会,以及那么多需要学习的课题,我们还在“义务教育”的阶段,未来要交的“学费”还有很多。大部分企业对海外市场非常陌生,信息是断层的,很多初到海外的公司并不知道客户在哪、如何让业务更好地落地,“死”在出海路上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首先能做的是什么?我想是解决认知的问题,打破信息差。
如何更准确地传递当地市场的信息、更高效地对接当地的资源?什么样的内容、研究和配套服务是当前行业所急需的?从东南亚回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