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遜:中國剝奪菲人吃魚權利
本報訊:總統候選人、參議員轆遜昨天表示,中國在西菲律濱海的存在不僅關係到菲律濱的海洋領土,還關係到本地漁民獲取食物的途徑。
他在線上記者會期間說:“除了中國的侵犯所帶來的國家安全問題之外,不可否認的是,由於中國海警及其民兵船的不斷騷擾,我們的漁民無法在我們的水域捕魚,這也對我們的糧食安全構成了威脅。”
轆遜說,根據菲統計署的數據,西菲律濱海每年捕獲約30億公斤魚。他補充說,如果每個家庭每年要吃40公斤魚,750萬菲人因此被剝奪了吃魚的權利。
他解釋:“這是除了國家安全問題之外的一個影響——糧食安全更重要,因為它與我們國人的胃息息相關。”
轆遜的競選夥伴—參議長蘇道在較早前提出了參議院第2289號法案(宣布屬菲律濱共和國管轄下的海域的法律),該法案旨在給“在隨後通過與菲律濱有權並可能對其海域行使的權利和義務相關的法律時”提供必要的靈活性。
蘇道說:“實際上,我們強調的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定義的術語,我們是該公約的締約國,因此,它確實構成了這片土地之法律的一部分。然而,通過頒布一項法律或實際上的國內法,我們對這些海域的權利得到了加強。”
轆遜說,如果他在2022年當選為總統,他將不會允許菲律濱的航運業完全對外資開放,因為他擔心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他說,如果不遵守憲法中所允許的六四比中外合資比例,本地的航運業將會被“扼殺”。
他在參議院審議《公共服務法案》時表示說:“我的立場是,我們不應該完全開放我們的運輸服務業。這顯然是一個定期向公眾提供服務的公共事業。”
他表示,如果菲國允許外資完全擁有,可能會有更少的本地船隻在西菲律濱海航行,其包括菲國的專屬經濟區和12海浬限制範圍內的所有區域。
他說:“我們的漁民將要去哪裡?就目前而言,這是一個國家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我希望我們的大多數同事能被說服支持我們和參議員勒道的立場。”
他還承諾,他將鼓勵菲律濱航運業優先考慮本地生產和勞動力。
他補充:“我們希望在航運業和食品行業恢復‘菲律濱優先’政策。我們傾向於減少對進口的依賴,更多地購買本地產品和服務。”